新冠疫情造成的干擾成為2020年的一大標誌。在武漢首次爆發疫情的18個月後,其寒蟬效應仍然揮之不去,起源亦爭議不斷。憑藉對疫情爆發初期恐慌和混亂情況的報導,《華爾街日報》的「走進武漢」(Rushing Into Wuhan)獲得「卓越大獎」,而《紐約時報》的「在武漢」(Inside Wuhan)和來自中文類別的《報導者》的「新冠疫情:病毒、人性、新工作」(COVID-19: Virus Humanity New Work)則獲得榮譽獎。
人權亦是疫情期間一大突出問題,以中國政府對新疆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的鎮壓尤為矚目。這個議題在「卓越人權報導獎」類別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其中美聯社的「中國鎮壓」(China Cracks Downs)獲得「全球卓越人權報導獎」;電子雜誌《The Wire》的「從種族隔離到勞工,印度監獄制度均受《摩奴法典》管轄」(Segregation to Labour Manu’s Caste Law Governs the Indian Prison System)獲得「區域卓越人權報導獎」,《立場新聞》的「青山灣首次被聽見的呼聲:羈留者絕食抗爭」則獲得中文類別「卓越人權報導大獎」。
環境議題亦日益成為亞洲媒體關注的焦點。今年不少參賽作品均揭露了多年來區內經濟高速發展所導致的環境惡化問題。尤其引人矚目的報導包括:《華盛頓郵報》關於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東南亞湄公河造成破壞的報導「中國如何阻塞湄公河」(How China is choking the Mekong);《漢語世界》的「中國潛在的農村垃圾危機」;以及台灣公共電視台關於當地無休止的減廢之戰的報導「垃圾滿島:台灣燒不盡的廢棄物困境」。
在緬甸發生當前軍事政變之前,《緬甸前沿》亦憑藉眾多參賽作品於2020年大放異彩,其中包括獲得「卓越藝術及文化報導獎」的「可疑的傳說:緬甸軍隊宣傳失敗」(Dubious legends: The Tatmadaw’s propaganda fail),以及在「卓越經濟報導」類別分別獲「卓越大獎」和榮譽獎的「緬甸數十億美元邊境交易」(Myanmar’s billion-dollar border racket)及有關KBZ銀行以拖欠巨額債務為由對緬甸工業港擁有人提出訴訟的報導。
Google News Initiative為「2021年度卓越新聞獎」的鉑金贊助商;其他支持夥伴包括英國廣播公司新聞和Click2View Asia。
亞洲出版業協會(The Society of Publishers in Asia ,「SOPA」)成立於1982年,是香港非營利團體,旨在維護新聞自由、表揚亞太區傑出新聞工作,以及推廣本地及地區出版界的最佳實踐。SOPA致力為亞洲傳媒及出版界發聲,協助維護傳媒標準及自由,並表彰及支持專業新聞報導及出版。「卓越新聞獎」是SOPA的年度旗艦盛事,為亞太區的新聞報導塑造基準。